“千厮门”中的“千厮”出自哪里?“湾”和“塆”有何区别?5月19日,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届重庆地名大会决赛落下帷幕。和前两届不同的是,本届比赛以“起笔绿水青山处,落墨巴渝地名间”为主题,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重庆地名典故。
▲地名大会决赛,参赛选手在答题。学校供图
本届重庆地名大会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自5月15日启动以来,有5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初赛,最终有12名选手晋级决赛。
决赛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破尘关”(必答选择题)“逐百川”(线索抢答题)“贯千江”(地名天梯挑战)“挥河山”(主观展演式),主观题由晋级选手抽签确定展演主题,评委进行现场评分。
沙坪坝的土“wan”,到底是“土湾”还是“土塆”?它们有什么区别?比赛中,这类题目难住了同学们,又让大家充满好奇。
“虽然大家天天接触地名,但并不一定了解这些地名。”该校地名研究中心主任周文德教授在点评中介绍,地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是人们对于生活的地方、对于故乡最初的认知,也是乡愁的根。了解地名的起源和内涵,有利于地名的制定和保护。
他解释,“湾”和“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字,不是通假字,它们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地形地貌。“湾”指河水的弯曲处,而“塆”字在《新华字典》里释为:“山沟里的小块平地。多用于地名。”
周文德还举例,千厮门大桥的名称来源于重庆古城门千厮门,而千厮门取名自《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盖以当年城门内有贮存粮棉的千仓万仓而得名,是祈祷风调雨顺,丰收满仓之意。“不明所以的人,一听到这个名字觉得很难听,很难懂,殊不知,它有着美好的含义。”
“依托‘地名文化’这门选修课,下一步我们将把地名文化融入到全校的课程思政内容中去。”周文德表示,在教学设计时,将把本地的文学、艺术、民俗、地理等知识作为教学案例或素材,尤其是与学校有关的校史、地方史,把学生熟悉的场景与目标区域联系起来,从而搭建起情感纽带。
据了解,本届重庆地名大会由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及地名研究中心承办。
主编:李珩
编辑:何旭
校对:何洪
审核:马京川